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3:42 点击次数:125
职场里最狠的教训是什么?
上周朋友公司销售总监离职单干,以为带走的客户资源够吃三年,结果三个月崩盘——客户认的是公司背书,不是个人名片。
混职场真别把平台光环当自己本事。
现在这些职场生存指南动不动就说“要有城府”“懂权谋”,听着玄乎。
其实核心就两条:别踩坑,别犯傻。
流程红线不是虚的,去年见过新人背锅案例:领导口头让跳过审批流程,出事后聊天记录全删干净,新人直接变背锅侠。
现在聪明人都懂,模糊操作必须邮件加流程系统双留痕,缺一截记录都可能要命。
同事关系更别太天真。
茶水间跟你吐槽领导的“姐妹”,转头就能拿你话当投名状。
某大厂员工聚餐时附和了句“项目分配不公”,隔天绩效面谈就被领导点名“缺乏团队意识”。
真不是让人当孤狼,而是该聊天气聊天气,涉及利益的关键话烂在肚子里。
那些让新人“多帮忙”的老油条才最精。
帮三次就成你固定任务,月底考核时功劳全是他的。
见过最绝的案例:新人连续三个月帮主管做数据分析报表,转正述职时主管一句“基础工作完成度尚可”直接压了评级。
现在年轻人学乖了,接到额外任务先问“要占用我负责的XX项目时间吗?”
最戳心的还是“能量守恒”。
前同事拼到胃出血住院,出院发现工位被挪到角落。
老板原话“休养期别太辛苦”——实权早移交亲信了。
现在年轻人准点下班真不是懒,带薪年假用完,病假权利不浪费,晚上考证搞副业,这才是清醒。
毕竟公司买的只是你8小时,剩下16小时才决定你人生。
说到底,职场丛林里最大的保护壳不是心机,是清醒。
流程该走走,该拒就拒,下班该跑就跑。
你把公司当战场,老板只当你是消耗品——血泪教训换来的,真不是鸡汤。